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“森”呼吸!北京打造森林之都要分几步走?

【来源:中国环境APP | 发布日期:2022-07-07 】

“除核心区外,各区全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。”这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,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作出的报告,也是《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(2018年-2035年)》(下称《森林城市规划》)中,北京许下的绿色承诺。

“北京城区里有森林?这样的场景在我小时候可不敢想。” 自小在北京长大的张女士告诉记者。2012年以前,北京的树大多长在山上,全市森林覆盖率37.6%,其中山区为51%,平原地区仅为14.9%。“那时候的北京确实少了些绿意。”


植绿进城,让森林走进北京城

改变始于2012年。2012年,北京市政府发布《关于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意见》,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平原地区新增100万亩森林,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%以上。如此大规模、高强度的城市绿化,对于当时高楼林立、平原森林覆盖率仅为14.9%的北京来说并不容易。

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,北京市城市森林的空间布局被定为“两环、三带、九楔、多廊”,

“两环”即五环路两侧各100米的永久性绿化带,形成平原区第一道绿色生态保障,六环路两侧绿化带外侧1000米、内侧500米形成平原区第二道绿色生态保障;“三带”即永定河、北运河、潮白河每侧不少于200米的永久性绿化带。

“九楔”指的是在九个楔形限建区,通过建设功能明确、规模适度的四大郊野公园组团和多处集中连片的大尺度森林,形成连接市区与城市外围、隔离新城之间、缓解热岛效应、生态作用明显的九大楔形绿地;“多廊”即重要道路、河道、铁路两侧的绿色通道,以及贯通各区域森林景观、公园绿地的健康绿道。

在这一规划的指引下,北京植绿进城的大幕徐徐拉开。令人欣喜的是,百万亩造林任务在2015年底便超额完成,105万亩森林拔地而起,走进城市。


东郊森林公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。东郊森林公园位于通州、顺义、朝阳三区交界地带,沟通北运河与潮白河生态景观带、六环路与京平高速路生态保护带、一道与二道隔离地区绿化带,是北京平原地区最大的近自然森林公园。

夏天的东郊森林公园绿意盎然,水中莲花摇曳,荷叶飘香,湖边的爷爷奶奶手中蒲扇轻摇,笑着聊家常。这个风景秀美的“城市副中心的后花园”在10年之前还满目疮痍。

公园湿地所在地曾是万亩藕田,田边土地荒芜,砂石坑坑洼洼,废品回收站穿插其中,时不时还能闻到废弃的鱼塘飘来的腥臭味,附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着实不高。

而这些,在百万亩造林工程中被一一改写,藕田退耕、废鱼塘清污、垃圾清运、砂石坑回填……一片片森林在这里茁壮成长,北京市平原森林覆盖率也由2011年的14.85%提高到2017年的27.81%,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37.6%提高到2017年的43%。

大面积森林为基底、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、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初步建成,越来越多的森林在北京城落地生根。


引绿到家,让森林铺满北京城

如果说,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是把森林引进了城市,那新一轮的百万亩造林则是让森林在家门口生根发芽。

2018年,《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》(下称《行动计划》)经审议通过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2年,全市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,其中包括森林93.8万亩。


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2018年度建设任务布局图。 图片来源: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

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安排在核心区、中心城区、平原地区和浅山区,这意味着森林和市民的距离将被缩短,以前用一个小时车程才能换来的绿意,或许将来用几分钟的脚程就能轻松获取——位于东城区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
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位于热闹的工人体育馆西北侧,是东城区建成的第一处城市森林公园,给身处钢筋水泥中的市民送来了自然的空气。

公园面积不大,仅仅11042平方米,相较东郊森林公园“袖珍”了不少。但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公园保留了加杨、国槐、桧柏等原有大乔木9种32株,新种植银杏、元宝枫、楸树、梓树、银红槭等乔灌木21种470株,其中乡土树种占85%以上。不同树种交错分布,层次分明,四季皆景,与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规划遥相呼应。

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覆盖面更广、类型更丰富,平原新增造林项目将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基础上查漏补缺,重点解决生态林断带、连通性差等问题,并注重构建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、恢复生物多样性。

今年6月,本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超额完成,比原计划提前了近半年,造林绿化面积100.8万亩,相当于近10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的绿色面积。越来越多的“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”在北京城里安家落户,见缝插针式绿化帮助北京完成了从“种植树木到营造森林”的转变。

与此同时,北京全市的绿意也愈发浓厚,生态控制区占市域面积的比例从73%提升至75%,以林、园、水、草、湿地和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态用地规模稳步扩大,由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10431平方公里提升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11802平方公里,绿色一步步深入城市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
以林为城,让北京拥抱森林

在北京百万亩造林过程中,木渐成林,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和理念也逐渐成形。造林不仅仅是为了让树更多、城更绿,更重要的是将城市融入森林,打造一种更为绿色的城市发展方式。

据《森林城市规划》中介绍,森林城市是指通过保护建设管理以森林、树木和湿地为主体的城市自然基础设施,充分发挥其缓解热岛效应、净化环境污染、调控雨洪灾害、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应对气候变化等独特功能,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、充足便捷的休闲场所,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方式。

森林城市建设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,已有近60年的历史。上世纪60年代以来,城镇化快速发展,欧美发达国家日益重视森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、缓解环境污染、满足休闲游憩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并以各种方式推进城镇化地区森林的保护和恢复。

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,环境污染问题和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日益显著,森林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,森林城市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。

自2004年我国启动“国家森林城市”建设以来,国家林草部门及各级相关部门深刻围绕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的思想理念和发展方向,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森林城市建设。

北京紧跟森林城市建设的步伐,在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中明确提出,北京要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,为森林城市建设交出北京答卷。

2018年10月,平谷区荣获了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,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创森成功的区,次年11月,延庆区拿下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,一年时间两区创森成功,也意味着北京在创森的赛道上后发力十足。

孙村公园内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的标语。孙村公园位于北京市大兴区,为全国首个森林城市主题公园。 曾震 摄


截至目前,密云、怀柔、门头沟、房山、昌平5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已达标。2023年前,确保除东城、西城外的14个区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的目标也近在眼前,北京“稳得很”。

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的数据,北京市当前森林覆盖率已达44.4%,超越国家30%的覆盖要求,逐渐织密的森林网络、稳步提升的森林健康、日益增多的生态福利、日趋多样的生态文化及日渐完备组织管理都成为北京创森的底气。生态森林与园林景观交相辉映,尽享鸟语花香、景观优美的绿色画卷正在北京大地上徐徐展开。

“不过我家旁边现在还没有森林公园呢,希望森林公园能赶快长到我家门口来呀!”张女士笑着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