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成都市优良水体率保持100%

【来源: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| 发布日期:2023-07-28 】

7月26日,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(第14场)“绿色成都——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”专场在成都举行。记者在现场获悉,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由54%提升至59.5%;成都优良水体率由2017年的68.2%提升至2022年的100%,且一直保持至今;二环路高架桥“空中花带”和“绿野仙踪”景观,在大运盛会期间将持续呈现……

好山好水好风光,成都正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,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。

好山

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

“着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、重塑产业经济地理、形成‘一山连两翼’空间格局,规划建设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。”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玉常表示,龙泉山深入推进增绿增景、减人减房以及基础设施和特色单元建设,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工程,完成增绿增景23万亩,有序搬迁山区人口1.3万余人,区域森林覆盖率由54%提升至59.5%,逐步实现从“生态屏障”向“城市绿心”的功能演进。

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,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500余种、种子植物3000余种,常年活动野生大熊猫73只,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4%。目前,已实体化运行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、管护总站和管护站,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,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提升。

谈及筑牢青山底色,保育秀美山林,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九利表示,成都将继续在龙门山、龙泉山开展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,提升林地质量,增加森林碳汇,构建茂林修竹的森林体系,开展川西林盘整理、保护、修复和展示,从而夯实龙门山生态屏障功能和龙泉山“城市绿心”功能。

好水

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网工程

近年来,成都大力开展河湖水生态治理,全市优良水体率已达100%,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已连续36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,水生生物增至920余种,水鸟种数由2017年的36种增长到75种,“夜游锦江”等一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水生态产品正加速呈现。

“我们统筹开展水污染防治、水生态修复、水资源保护‘三水共治’,推动完善涉水专项规划、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,创新性提出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,有序推进天府蓝网建设。”成都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、成都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龚志彬表示,流域系统的治水思路、安全稳定的供水格局、安全高效的排水管理、运行高效的净水机制、覆盖全域的治水体系正逐步形成。

提到近年成都水务的重点工作,龚志彬说,针对提升城市防汛减灾能力,开展中小流域综合治理,推进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、加快险工险段堤防建设。同时,实施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,已普查市政排水管网1.63万公里,治理重大病害2153公里;普查排水户2.17万个,治理1.18万个;全市已建成市政排水管网2.24万公里,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522万吨/日,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。在提高水生态支撑上,多渠道补充河湖生态用水,加快推进引大济岷、李家岩、三坝、久隆水库等一批重大水网工程。

好风光

在全国首提观雪山气象指数

五年来,成都新建各类公园110个、新增公园面积2.4万亩;持续建设“金角银边”示范场景,目前已建成490个;今年创建最美阳台50处、最美社区花园50个。目前,全市天府绿道建成总里程突破6500公里,各类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近年来,成都持续大力开展生态惠民工程,提升公园城市舒适度、便捷度、参与度和美誉度,让好山好水,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好风光。

围绕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念,兴隆湖等地还打造了一批可进入、可体验的公园城市示范场景。大运会的举办也推动了公园城市的一系列绿色空间建设,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,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绿色空间、绿色发展的认知与兴趣,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。

“我们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生态气候价值转换,挖掘优质生态气候资源,加快生态气候品牌创建,让气候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。”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廖新运表示,成都推出了特色旅游气象服务,在全国首次提出观雪山气象指数,推出赏雪、露营、骑行等系列旅游气象指数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需求,同时研发成都大运会交通旅游服务系统,为参赛者、观赛者以及市民规避旅游安全气象风险,提供科学参考和精准向导。(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刘依林)